市第十三届纪委五年工作回眸(三)
聚焦监督职责,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五年来,市纪委监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要求,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监督统筹衔接,促进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协同发力。
做细政治生态监督
协助市委制定《关于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实施办法》《推进鸡西市政治生态建设根本好转的实施意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把考核作为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连续4年对县(市)区委和市直党委(党组)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成效年度考核,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个性问题“一对一”反馈,对考核等次为“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把政治生态建设纳入派驻机构日常监督内容,坚持“年考”和“季考”相结合,派驻纪检监察组按季度分片交叉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委年度考核评分依据,确保“画像”准确。协助市委抓好省委政治生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整改到位。贯彻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与市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精神,制定责任分工方案,细化分解为4个方面29项任务,监督推动县(市)区委、市直党委(党组)抓好落实,加快政治生态修复步伐。
做深日常监督
建成多功能信访举报接待中心,大力推进纪检监察检举举报平台应用,形成“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应用体系,构建“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信访工作格局,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0484件,接待来访9861人次。扎实开展重复举报专项治理,对党的十九大以来重点重复举报进行“大起底、深治理”,推动解决“多年多层多头”重复举报问题。连续五年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践行“第一种形态”谈话写实,开展谈话5645人次。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回复32062人次,如实反馈信访举报、党纪政务处分、立案审查调查情况,防止“带病提拔”。建立党员干部廉政信息档案,9164名县处级及以下干部廉政信息全部录入廉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廉情监督全覆盖。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全市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133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比72.9%,监督执纪由“惩处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出台《鸡西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免责工作办法(试行)》,细化容错免责条件,明确不予容错免责情形。梨树区纪委监委对区人民法院为解决群众急盼诉求,违规把其他执行款垫付给不相关案件诉求人,对违纪干部给予容错免责。在省内各市(地)率先制发《鸡西市纪检监察机关关于诬告陷害类信访举报查处办法(试行)》,严厉打击惩治恶意举报行为,澄清不实举报19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澄清正名案例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题报道,树立鲜明导向。
做实派驻监督
出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情况,开展日常督促检查,进行年终总结述职评定。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定期逐一听取派驻机构汇报,与组长“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研究派驻工作。采取以干代训的办法,抽调派驻干部参与市纪委监委监督执纪、案件查办和政治生态考核工作,着力解决派驻干部能力欠缺、经验不足等问题。严格执行“四项报告制度”“四项协调机制”,派驻机构发现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问题线索并向派出机关报告43件,有效发挥监督“探头”作用。探索推行“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组织协调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麻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办案,实现办案质量和效率“双提升”。全市派驻机构处置问题线索3469件,立案860件,处分814人,全部消灭“零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