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监督服务并重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我今年64岁,患有膝内翻,外出打工人家都不愿意用我。现在,政府给我安排了这个乡村公益岗,平时扫扫街道、捡捡石头树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家门口就能领到工资,生活没那么艰难了。”一场雷雨过后,鸡东县新华村脱贫户关秀芬一边卖力清扫路边的积水,一边向纪检监察干部介绍她的新工作。
市纪委监委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环节各领域,既抓好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又积极推动运用国家政策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部分乡村存在“弱半劳动力”收入不稳定问题,以培训转移为抓手、提技增收为目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调研8次、专项会商5次,积极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及企业用工。截至目前,全市已安置公益性就业岗位2053人,企业车间吸纳就业161人,实现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增收。
脱贫不脱监督。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政策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当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和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把脱贫攻坚衔接项目资金管理纳入全市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做到乡村振兴政策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决惩治对扶贫项目资金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腐败问题。从扭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入手,持续强化对基层“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督促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及财政等部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16项纪律规范,开展监督检查31次,督促整改问题11个。
有效监督带来满意成果。今年,我市共争取脱贫攻坚衔接资金2.48亿元,发展农业产业增收项目25个,全市衔接资金项目开工及资金支出进度上半年位列全省第一,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5万元、增幅12.6%,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