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主动退还十万元彩礼 市纪委监委强化监督纠树并举 推进移风易俗树新风

 

“小两口过得好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大心愿,不需要彩礼。”年初,虎林市迎春镇迎春村党支部书记张华的女儿出嫁,男方送来十万元礼金,张华主动把彩礼退还给亲家,并对亲家如是说。

从“三转一响”到“三大件”,再到如今的“五子登科”,近年来,大操大办婚礼、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等恶习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的顽障固疾,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还带坏了社会风气。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山区,彩礼金额明显超出农民群众承受能力,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情侣之间,因为索要高额彩礼导致感情破裂、因爱生恨走上犯罪道路的报道也常见诸报端。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和乡风民风密不可分,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不好,对于整个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着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市纪委监委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不间断、常态化监督检查党员、国家公职人员和农村干部是否存在“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要求领导干部严格履行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带头简化办事程序,带头拒收除亲属以外的“份子钱”,并将移风易俗写入干部任期承诺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以节点为“考点”,运用节前教育提醒、通报曝光,节中监督检查、明察暗访,节后严查快处、推动整改,并持续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切实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向上向好。

移风易俗,要“移”,也要树。鸡西市下辖3县(市)6区,592个城乡社区,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督全覆盖优势,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及各级党委主体责任,通过会商、走访等形式,督促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两约工作的指导规范,将除陋习树新风、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进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健全,并坚持从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出发,对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移风易俗的监督管理。截止目前鸡西市村规民约制定修订率为100%,红白理事会建设率为97%。利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等祭扫时间节点,指导殡葬服务机构通过提供网络祭扫、敬献鲜花、系黄丝带、集体代祭等服务,为文明祭扫创造条件。在“2.14”“5.20”“七夕等婚庆时间节点,邀请社会贤达人士为新人现场颁证,倡树文明简约婚嫁新风。

文前提到的虎林市迎春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在女儿打算举办婚礼之初就主动向镇纪委进行报备,经纪检监察干部的提醒和倡导,他邀请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同志一起拜访亲家,双方达成了零彩礼、简办婚礼的共识。新婚后的小俩口没有任何经济负担,轻装上阵,自主创业,新型环保地坪生意在当地做的风生水起。作为村支书张华带头不收彩礼,有力促进了该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春村“两委”乘势而上,利用村班子会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群众广泛参与讨论,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探索出红白事节俭操办的指导性原则,由村民代表会议决策通过“一约四会”制度,约定婚丧嫁娶礼金数额最高100元,每次摆放酒席不超过20桌,家家如此,人人满意,从根本上杜绝了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

通过持之以恒的有效监督并对相关违纪干部的通报曝光,群众思想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由“要我改”转为“我要改”,并积极投身到移风易俗的实践探索中,如今的鸡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已渐成共识,民风乡风持续改善,文明新风拂面而来——徒步迎亲、自行车迎亲、出租车迎亲、公交车迎亲正成为婚庆公司的主打品牌,无需操办婚宴的旅拍婚礼也悄然成为适龄青年的婚礼新风尚。

诚然,移风易俗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市纪委监委还将移风易俗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在全市开展优秀“两约”征集活动,引导全市党员干部通过诗歌、曲艺、书法、绘画等多种文艺形式将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唱在口中、融入心中,让移风易俗的种子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婚丧礼俗整治行动,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让清正廉洁、崇德尚俭在‘勤廉鸡西’建设中蔚然成风。”市纪委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发表日期:2023-08-28 来源:鸡西市纪委监委
打印此页
分享到:新浪微博  微信